陈龙36 陈龙抚案长叹:南京的工作何其复杂!何其艰难!_mile体育米乐-m6手机网页版登录-mile米乐首页网址
mile体育米乐
陈龙36 陈龙抚案长叹:南京的工作何其复杂!何其艰难!
陈龙36 陈龙抚案长叹:南京的工作何其复杂!何其艰难!

陈龙36 陈龙抚案长叹:南京的工作何其复杂!何其艰难!

来源:mile体育米乐    发布时间:2024-12-24 09:14:51

服务热线: 135-5311-0999

  随着寒流南下,风雪就像是和列车赛跑,离开济南不远,大 地就铺上了银装,随着列车飞奔,雪铺满了长江两岸。

  足有两个篮球场大的轮渡船,徐徐靠近了浦口江岸,列车 分成三段上了船,一声长笛,渡船缓缓驶向南岸下关。

  人坐火车,火车坐船,倒也是件稀罕事。陈龙、马敬铮都 把头探出窗外眺望。车窗外就是被称作“总括汉泗,兼容淮湘”的万里长江。 马敬铮激动地凭窗背诵起《赤壁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别看现在正是隆冬枯水季节,长江依然波翻浪滚,浩荡东 流,怪不得蒋介石去年还想以长江天堑来阻挡全国解放,想不 到一年之后,他不得不跑到海岛上去了。

  看见长江,不由让人想起松花江。三年前的春天,他们刚 从北安到松浦车站下车,凭江遥望哈尔滨。那时节蒋介石是何 等气势汹汹,把消灭看作只是翻手之间的事情,他绝想 不到,今天会有个陈龙到他的老窝来犁庭扫穴。

  轮渡驶近下关车站。大家上岸。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孙克骥、治安处长洪沛霖等早已迎候在那里。陈龙等人下了车,互相作了介绍和问候,便一起乘车驶向市区。

  在南京市公安局会议室,陈龙简要地询问了治安等方面的 情况,便来到为他安排的住所。陈龙刚刚进屋,便有一个年轻人脚步咚咚地闯了进来。陈 龙一见,惊喜地呼叫起来:“甘露!”

  陈龙率队离开延安去东北后,甘露便担任了治安科长。胡 宗南进攻延安,他随李克农到了河北平山西柏坡村,然后和党 中央一起进入北平。再后又随“二野”保卫部长周兴到了南京, 现任公安局侦讯处处长。

  陈龙忙把马敬铮夫妇也喊了来,大家一见,互相握住手,久 久不放,枣园社会部治安科的战友南京会师,喜不自胜。

  陈龙端来茶水,大家坐在床边和矮凳上,亲热地互道别后 的情景。陈龙当然最关心南京的形势。一谈起南京,甘露不由 叹了口气。“二野”周兴、赵苍璧,在南京时间很短,未等摸清

  情况便随大军去了西南。华东军区保卫部长龙潜接任公安局长 后,整天忙得团团转,因为不熟悉地方工作,还未打开局面。当 前的南京城是冷枪不断,长江、太湖土匪还在横行……

  陈龙眯着双眼,仔细听着。初来乍到,一切都很生疏,需要多听、多看、多熟悉。

  甘露看了看窗子,窗子关得很严,因为是单层,冷风仍然 不断透进来,室内温度也就两三度。陈龙穿着皮夹克、长筒马 靴,就差没戴皮帽子了,就是这样,仍然冻得嘴唇发青。土生 土长在北方的陈龙,同意到南京来工作的时候,根本没去考虑 气候问题,当然也不会想到冬天在零度左右的南京,竟会没有 取暖设备。

  甘露歉意地笑了笑:“这儿——没有炉子,也没暖气。太冷 了,得生个炭火盆。”

  看来屋里真得弄个炭火盆,晚上在被窝里还得放个“汤婆 子”。他是东北人,东北虽说冷,可是屋里暖和。南京却是屋里 屋外一样冷,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马敬铮倒不在乎,他是个彪形大汉,火力旺,抗冷耐寒,就是不知道到夏天在这有名的“火炉”里能不能经住煎熬。

  大家正在说笑,门外响起了汽车刹车声,这是接陈龙、黄 耕夫到市军管会报到的。在市军管会,陈龙他们见到了粟裕、唐亮、江渭清和柯庆施等人。

  他们对陈龙一行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谈话中江渭清把南京社会秩序比做一团乱麻,把陈龙等人比做“快刀”,希 望他充分运用哈尔滨锄奸保卫工作的经验,快刀斩乱麻,把南 京的治安治理好,不然,许多工作根本没办法开展。

  12月8日,南京市公安局举行欢迎、欢送大会,全局处科 级干部参加,市委书记江渭清代表市军管会和市委讲话,对离 任的龙潜表示欢送,对到任的陈龙、黄耕夫、马敬铮表示欢迎。

  陈龙在热烈的掌声中讲了话,他感谢市军管会和公安局的 热情欢迎,表示愿与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使南京市 公安局为保卫生产和人民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接着,新任副局长黄耕夫讲话,他勉励大家努力学习,联 系群众,把南京的社会治安搞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 一个新年献礼。

  欢迎、欢送会一直开到中午,孙克骥宣布散会,然后带大 家到门外照像,到食堂就餐。在餐桌上陈龙又见到了曾在延安 工作的卢伯明。

  卢伯明作为上海地下党的“七大”代表,1940年冬到达延 安,因为“七大”延期,便留在敌工委工作,并参加了延安整 风运动。1945年初,卢伯明被派往上海,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后 来,传说卢伯明在镇江被捕牺牲,陈龙还很难过了一阵子,想 不到竟在这里意外相逢。陈龙高兴地扯住卢伯明,让他坐到自己身边,为他斟了一 杯酒,两人碰了一下杯,一干而尽。

  宴会散了。陈龙与龙潜握手告别,又送走了江渭清,便约 孙克骥、黄耕夫到办公室商量人事安排和业务分工问题。

  孙克骥虽比陈龙和黄耕夫年轻五六岁,革命经历却很长。他 曾在福建搞地下工作,后调入新四军。抗战八年,解放战争三 年,一直都在部队做锄奸和情报工作。他思路敏捷,处事果断,对公安工作也有许多构想。陈龙认真听取了他的看法和介绍,对 全市公安机关的情况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南京公安局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一部分人来自“二野”, 一部分人来自“三野”,都充实在侦察部门。各分局的干部大都 是在南京从事地下工作的。南京解放后,他们在极为短暂的时 间里,依靠群众,日夜不息地奋战,在周兴、龙潜两任局长的 领导下,通过清查敌伪档案、信箱,共掌握敌人逃离南京时布 置的潜伏特务3400余名。

  通过发布布告敦促自新、登记自首的敌特分子已有200多 名。几个月来,通过侦察,他们还破获了“保密局潜字一分 站”、“中国青年同盟”等敌特组织多起,捕捉到特务分子 40余人,这中间还包括老牌特务、保密局少将荆有麟等一批 骨干分子,严厉地打击了敌特分子的嚣张气焰。在这样短的时 间、这样的条件下取得这些胜利是难能可贵的。

  目前,南京突出的问题是社会治安问题。撤退前从 监狱中放出了3000名刑事犯,这些人有的结成匪帮,有的混迹 在夫子庙一带,到处拐骗偷抢。此外,还有从苏、浙、皖流窜 过来的一些散兵游勇,也在为非作歹。

  陈龙一边记录,一边皱眉,南京的情况要比哈尔滨、沈阳 更复杂。南京已解放半年了,一些没有来得及彻底摧毁的敌 特派遣组织,在半年的时间里,一定会像土拨鼠一样,在地下 钻得更深更隐蔽,也更难寻找。

  鉴于南京诸多工厂企业将转入建设和生产,陈龙提出应当 成立机关保卫处。这一提议,经过研究后,决定调甘露担任机 关保卫处处长,由马敬铮担任侦察处处长。

  孙克骥提出,陈龙携有电台,除报务员、译电员外,还需 要有一名机要秘书,保管机要文件,并为局长会议作记录。他 问陈龙有无人选?

  “1928年生,今年21岁,江苏南通人,13岁参加革命,是 个‘红小鬼’,孙克骥好像对他很熟悉和了解:“他在乡下打 过游击,后来参加新四军。解放战争开始,转入“三野”,参加 过洛阳、开封战役,当过侦察员、军法书记,写得一手好钢笔 字。”

  “他怎么来的?”陈龙对这个年轻人的经历感到满意。 “他是龙潜的秘书,被我留下了。”

  海宇借跟陈龙南下的机会,从北京回到了河南信阳老家,住 了两天,便匆匆赶来南京。

  一连十几天,陈龙忙于了解情况,组建机构,家里除了一 张床,其他的东西有的还捆在箱子里。海宇来到南京,市委组 织部分配她到市政府工作,住进了市府宿舍。这天星期六,她 回到家中,等陈龙回来。陈龙见海宇正在给他整理一套新棉衣, 便问道:“找这些干什么?再冷也不能都套上。”

  海宇把棉衣放在床边,说:“把你的夹克脱下来,皮靴子也 脱下来,把这个换上。”

  海宇还是坚持:“叫你脱,你就脱!这里是新解放区,你得考虑影响。知道有人议论什么?”

  “唔——还有这样的议论。”影响不能不考虑,陈龙只好脱 了皮夹克、长筒靴,换上了“三野”官兵穿的棉军服。

  来到南京时日不多,却有许多令人费解的事。南京解放已 半年多了,还没有像在哈尔滨、沈阳那样进行过大规模的搜捕、 捉获几十、几百敌酋匪首,也很少有破获敌特组织的消息。是 敌人已被挖净了,还是更深地隐藏着?总不会跑光了吧?

  为解答这些疑问,他与洪沛霖、赵宏成、靖实秋、陈良、卢 伯明、甘露等人多次交谈,研究其中的原委。

  来自部队的洪沛霖性格直爽,看问题尖锐、深刻,他是负 责刑事案件侦察的。他认为,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原因很简 单,就是领导调动频繁,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全面安排。再说,打 击刑事犯罪,是稳定南京治安的重要环节,需要全党、全社会 的配合,没这个配合,单凭警察去抓几个小偷,根本没办法改 变南京的治安面貌。

  陈良曾打入首都警察厅,在极其危险的条件下,秘 密通过“警运会”发展地下党员,为南京解放做出了很大贡献。

  还有一原因,这就是市公安局人员来自部队和地下党 的,还有留用人员。部队来的,又分“二野”、“三野”。几方面 力量还没有拧成一股绳,有的不安心搞公安工作,有的互相闹 小团体主义,分散了战斗力。

  把许多问题归纳到一起,陈龙不由得抚案长叹:南京的工作何其复杂!何其艰难!

  陈龙与各处处长谈话之后,一连几天,乘车检查全市各分 局和重点派出所,并与分局长、派出所长进行座谈。在检查和 座谈中,他发现许多分局和派出所还在因袭警察局的规 章制度,甚至连请示报告都是老格式,把领导称作“钧座”,把 市局称作“钧局”,公文也都有什么“等因奉此”、“备文选呈” “谨呈核建”等字样。

  对公安局“局座”陈龙驾临检查,各下属单位无不毕恭毕 敬,起立答问,鞠躬迎送,一派诚惶诚恐。这套作风怎不叫陈 龙大皱眉头?

  接着,他又与孙克骥、洪沛霖来到秦淮河边的夫子庙。秦 淮河是一滩死水,到处散发着臭气。六朝金粉之地那种“酒船 衔尾如游龙”的盛景,早已荡然无存。以前,这条河里尚有 “七板子”(船)可以乘坐,现在,只有不嫌弃脏臭的鸭鹅在那 里打滚。岸边倒是依旧热闹非凡,扯着嗓子叫卖的烟摊、洋货 摊、食品摊挤挤轧轧地排在街道两侧。人们在摊前挤来拥去,使 本来就狭窄的街道变得更狭窄。

  在摊床的后面便是各式各样 的聚赌场所,什么麻将、牌九、骰子、押宝,应有尽有,有的 在桌上,有的在地上。三五成群的金银贩子,也在明目张胆地 做着交易。穿着军服的散兵游勇,大声吆喝着,兜售美 国军用皮鞋、皮带……、小偷、流氓、乞丐,在这里更是 比比皆是。

  陈龙、孙克骥、洪沛霖他们站了不到几分钟,便看 见几个流氓大打出手,几个小偷乘机去掏那些围观者的腰包,好 像旧社会所有的残渣余孽全都汇集到了这里。夫子庙变成了南 京的一个脓包。

  陈龙带着调查研究的情况,来到了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见到了“三野”政治部主任唐亮,向他做了全面汇报。

  唐亮自主持南京市军管会工作以来,对全市的治安工作十 分关注,听到陈龙的汇报感到十分欣慰,他希望陈龙立即拿出 一个包括整顿和建立人民公安政权的全面的工作方案。

  南京的冬天潮湿、阴冷。夜晚寒气袭人,炭火盆虽散发热 量,却也产生一氧化碳,这使陈龙又想起在承德发生的那次险 些危及到生命的煤气中毒。但他却没想到,一氧化碳中毒除对 神经造成损伤外,还会对心脏造成损害。他来到南京以后,心 区不适的次数显著增加,这分明是心脏病日益严重的警告,由 于他缺乏养生知识,从未放在心上,也从未留意和关心过自己 的健康。

  陈龙一连几个晚上,伏案疾书到深夜,直至困倦得睁不开 眼睛,才扔下笔。数日后,写好的一厚叠稿纸,交到黄耕夫和 孙克骥手中,请他们传阅,这就是他起草的关于全局开展下一 步工作的几个方案。

  黄、孙二位副局长阅后,便召集各处正副处长开会讨论。 这时,顾林昉已被任命为机要秘书,带着记录本参加会议。

  他身材清瘦,虽然穿着臃肿的军装,看上去仍像个中学生。黄 耕夫偷眼看了看他的记录,真的是一手工整的好字。

  第一个方案是局长分工,陈龙分管一处、二处和六处。这 三个处是负责政治侦察、工厂机关保卫及审讯工作的;黄耕夫 主管治安和刑事侦察处;孙克骥主管四处、五处负责人事和后 勤工作。

  第二个方案则是整顿机关秩序。要求部队来的干部彻底清 除游击习气,留用人员改变工作作风;把办公室和宿舍分开,科 室门口挂上牌子,不准在办公时间喧哗打闹;设置收发室、传 达室;建立会客和考勤制度,对无故旷职者要给予处分。

  第三个方案是在公安局建立各级党的组织。报请市委批准 后,市局成立党组。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后,成立机关分党委; 各处和分局成立党支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

  第四个方案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房产、钱财、敌产、赃款、赃物要认真登记,统一管理。

  “这几项工作必须在2月15日,也就是春节前,全面完成。” 陈龙斩钉截铁似的下了一道死命令。

  方案迅速传达到基层派出所后,全局上下为之一振。所有 的干警普遍意识到,公安机关将作为一支重要的专政力量,为 彻底改变南京的治安面貌承担起自己的使命。这使命是任何部 门、任何单位都没有任何办法取代的。

  在全局上下努力贯彻四个方案的同时,陈龙一连几天又到 政治侦察处,研究对敌特组织和暗藏的反革命武装的侦破工作。

  侦察处设在原赫赫有名的保密局的办公旧址——洪 公祠。这幢大楼式样别致,有如一只卧虎,当汽车驶近这里时, 陈龙下车伫立良久。

  从会部在延安成立,就与这个臭名 昭著的前军统特务机关结成了生死对头,先是和军统特务头子 戴笠,戴笠摔死以后,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又和保密局的头子 毛人凤,施展各种手段明争暗斗。陈龙从延安和它斗到哈尔滨, 又从哈尔滨斗到沈阳,十年鏖兵终见分晓,这个恶贯满盈的特 务机关逃出了大陆,他们当年施威作恶的地方变成了人民公安 机关。站在这幢大楼面前,亲眼目睹这斗转星移巨大变化的陈 龙,此时怎能不感慨万千。

  陈龙不是诗人,但他觉得还是的诗篇最能抒发此时 此地的心情: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陈龙和这些科长第一次见面时便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年 轻,有充沛的精力,而且其中一些是有六七年斗争历史的“老 革命”。有这样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陈龙以往的担心一扫而光, 他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努力提高侦察业务水平,可完全把 潜藏在南京的敌人彻底肃清。

  他要马敬铮找出在哈尔滨召开的两次社会部长、公安处长 锄奸工作会议文件,和由马敬铮、王鉴编写的《侦察工作的讲 授纲要》,让大家学习、阅读,同时听取已掌握案件的工作汇报。

  据汇报,半年来,侦察处已经掌握了众多敌特活动的线索, 但都没获得突破性的进展。陈龙敏感地发现,其症结所在,是 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侦察工作手段和方法。究竟采用什么手段 和方法,才能把这些线索搞清楚?

  陈龙没有回答,他要大家先 学他从东北带来的文件和教材,并让马敬铮领导讨论和研究。他 相信,只要大家都掌握了侦察工作的方法,就一定会像他们在 哈尔滨、沈阳那样,把所有的敌特组织一扫而光,管你是什么 “首都”什么“老巢”。

  马敬铮自认是陈龙的学生,从延安到东北,他对陈龙的侦 察工作思想已经掌握得一清二楚,并和王鉴进行过系统的总结, 今天,作为侦察处长他完全有能力指挥对这些案件的侦破。

  尽管陈龙对马敬铮曾发过多次火,但他对马敬铮是完全信 赖的,事实上也是如此。经过几个月的工作,侦察处不负所 望,在华东公安部统一部署下,在四周五个行署公安局的大力 配合下,就一举破获了“长江中下游挺进军案”,抓获了匪首魏 义民、安燮天和几十名匪徒。接着,又破获了“苏浙皖特区反 共自卫军案”,捉获匪首陈世和及匪徒十余人。还捣毁了“苏浙 皖人民救国军总指挥部”,生擒了以王国镇、蒋成林、蒋云龙为首的54名匪徒。

  同时,还破获了潜伏在永利锤厂的敌特组织,缴获了其电 台和全部密码。接着又破获了潜伏在江北浦口的特务组织……

  陈龙在哈尔滨工作的两年半期间,是特务机关猖獗 活动的鼎盛时代,共缴获敌人电台16部,而南京刚解放仅一年, 侦察工作刚刚展开,就缴获电台达22部之多,可见特务 机关对这个“老巢”下了多大的赌注。